首页 > 教案 > 化学教案 > 高中化学教案 >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

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

时间:

教学目标:

1.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;

2.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;

3.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教学重点:

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,包括原子、离子和分子的计量关系,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平衡。

教学难点:

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的运用和实验数据的分析。

教学准备:

教师:教材《化学》、实验室器材和试剂、电子白板、投影仪。

学生:化学实验用具、课本、笔记本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(5分钟)

通过问题导入课题: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,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情况?怎样进行计算?”

二、理论讲解(10分钟)

1.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;

2.原子、离子和分子的计量关系;

3.化学方程式的平衡。

三、实验演示(15分钟)

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的实验进行演示,如铜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等,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,并进行必要的计算。

四、实验操作(20分钟)

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,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计量的实验操作,并记录实验数据。

五、结果分析(10分钟)

根据实验数据,让学生进行结果分析,解释实验现象并给出合理的解释。

六、讨论提问(10分钟)

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,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中的化学计量方法和原理。

七、实验检查(5分钟)

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检查,并提出必要的纠正和指导。

八、小结和作业布置(5分钟)

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,并布置相关的作业,如习题或实验报告。

教学辅助手段:

使用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化学计量理论和实验步骤,以及实验结果的图像和数据。

教学评价:

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情况,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,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,评价其对化学计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。

上一篇:碱金属元素

下一篇:碱金属

21424

微信扫码分享